新 年 倒 計 時 2 天!
回家過年的友友們行(xing)李收(shou)拾好了嗎?
年貨先行,愛先到家
很多朋友秒殺的年貨已經先送到了家里
為家家戶戶帶去不少年味
回家(jia)過年本來開開心(xin)心(xin)
但(dan)是一想到那些“無聊”的問題
小編(bian)的(de)頭大了(le)
“工作咋樣(yang)啊”“掙多少錢啊”“該談對(dui)象(xiang)了吧”“房、車(che)...”
每年(nian)過年(nian),就(jiu)是大型“舌戰群儒”現場
累了 累了
這簡直就是童年“噩夢”的延續好嗎
小時候(hou),過年串門(men)必被問
“考咋樣?第幾名?什么班干部?”
要么就是“來,表演個節目”
最(zui)終以(yi)“你看(kan)看(kan)人家誰誰誰”為結束語
心里暗暗發誓:以后再也不來拜年了
第二(er)年依(yi)舊(jiu)如此
如今長大了(le),問題不但沒少反而更多
句句都能扎心里去
硬生(sheng)(sheng)生(sheng)(sheng)寫出“回家過年(nian)=藍瘦香菇”
真(zhen)想(xiang)在回家之前跟爸媽簽訂《過(guo)年和平條約》約法三章
PS:以(yi)上條款可隨時補(bu)充
其實我們都知道
再多的問題不過是父母關心我們的一種方式
更加可感的爭執(zhi)往往淹沒了父母的愛意
這或許是因為,比起強烈的爭執
父母的愛意來得更加平和柔軟,藏匿在細節里
這些細節,經常是在未來的某些瞬間
我們才能在回望當中清晰的看見
已經長大的我們
不想要(yao)過(guo)多(duo)的嘮叨和審問
那不(bu)如(ru)主(zhu)動把一(yi)年(nian)的近況和(he)父母聊(liao)一(yi)聊(liao)
讓被動回答變成主動交流
讓“煩”遠離小家
不再依靠回望,來感受爸媽的愛意
今年的團圓來之不易
讓歡樂成為主(zhu)旋律